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健康知识 >> 中医养生

中医谈女性冬季养生

  • 时间:2015年12月23日
  • 浏览次数:5920

  

 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,越来越多人重视冬季养生,尤其是女性。冬季养生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和饮食两方面的调整。现代医学认为,合理地调整生活方式及饮食,可提高自身耐寒能力及免疫力,同时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,保证人体必需营养素的充足,保证以健康的身体迎接新的一年。
  中医认为,冬季气候严寒,阳收阴敛,阳气收藏,人体在冬天会有“冬藏”相应的适应性变化,气血容易趋向于里,表现为皮肤致密,少汗多尿等。顺应“冬藏”,女性在冬季应注意保暖,保证阳气的内藏,避免身体肌肤暴露在外界,而不应穿得单薄或者只是短裙、短裤之类。冬季气候较冷时,应尽量以室内活动为主,减少外出次数。背部为阳中之阳,风寒等邪气极易透过人体的背部侵入,女性尤应注意背部的保暖。此外,人体顺应“冬藏”,体重多半会有所增加,以获得更多的脂肪储备御寒,故女性冬季减肥是不可取的。顺应“冬藏”,还需注意一点,即尽量早睡晚起。冬季适当地增加睡眠时间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,使人体达到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”的健康状态。事实上,冬天熬夜的伤害比平常更大,应尽量避免熬夜。
  关于饮食,众所皆知,冬令进补,寒冷的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,中医对人体的调节滋补十分讲究,根据天人相应,时脏对应的理论,冬季属肾,肾主脏精而为生命之元,故冬月为四季进补的最佳季节。意思是天气与人体方面四季时令对应五脏,冬季宜调理肾脏,肾是生命之元,因此冬季进补重要的是滋补肾脏,肾强壮人体亦强壮。冬令进补,主要是指膏方调补,一般多由冬至即“一九”开始,服用至“九九”结束,主要适用于慢性病、妇科病等。而现代社会中青年工作、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很大(主要为精神紧张,脑力透支),同时众多的应酬,无度的烟酒嗜好,长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,均可造成人体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,抗病能力下降,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,适时的全面整体的调理则是必要的,膏方疗法就是最佳选择。
  关于膏方,又称膏剂,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,根据患者的疾病性质和体质类型,经辨证后配方制膏,以达到增强体质、祛病延年的目的。按照膏方中药物的作用可分为滋补药、对症药、健脾药和辅料四部分;按照药物的性质可分为三部分,即饮片、胶类及糖类;根据膏方中是否含有动物胶或胎盘、鹿鞭等动物药,可将其分为素膏和荤膏;根据制作过程是否加入蜂蜜将膏方分为清膏和蜜膏。
  膏方进补,需注意的是,最好在医师指导下进行,以免误用不适当的药材,致“虚虚实实”,即不当的治疗可致机体虚者更虚,实者更实。例如:素有腹泻的“脾虚”的患者,机体“虚不受补”,故不可过于滋补,否则适得其反,进补无功,反倒进一步加重“脾虚”;对于更年期女性,多伴烘热汗出、失眠、性急易怒等心肝火旺症状,此类患者则不应一味温补,而应注意清补、平补。
  此外,冬令进补还包括“食补”。食疗进补应先从调理脾胃着手,以期食物、药物更好的吸收,可先用芡实炖牛肉或芡实、红枣、花生仁加红糖炖服,或煮生姜大枣牛肉汤或山药粥等来喝,并忌生冷、油腻之物,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,影响补品的吸收。根据中医“虚则补之,寒则温之”的原则,冬季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、热性,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,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,如桂圆、枸杞、核桃、栗子、大枣、山药和木耳等。但进补需因地、因人制宜。同属冬令,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。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,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,如牛、羊、狗肉等;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,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得多,进补宜清补甘温之味,如鸡、鸭、鱼类;地处高原山区,雨量较少且气候干燥地带,则宜甘润生津之品,如果蔬、冰糖为宜。除此之外,还应因人而异。若经常出现乏力、气短、厌食、腹胀、大便偏稀等症状,表示此人脾虚、气虚,可选用健脾益气的食物,如糯米、大枣、扁豆、山药、胡萝卜、栗子等。如果感到四肢冰凉,怕冷,可多吃一点羊肉、狗肉、鸡肉、大枣和桂圆等。《金匮要略》中当归生姜羊肉汤即是食补经典方之一,有温经散寒、养血生精之效,尤其适用于此类体质偏虚寒的女性。冬补养生应多食粥,忌黏硬生冷,宜多食热粥,如养心除烦的小麦粥、益精养阴的芝麻粥、消食化痰的萝卜粥、养阴固精的胡桃粥、健脾养胃的茯苓粥、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。中医认为冬季对应人体的“肾”,而甜、酸、苦、辣、咸五味中的“咸”入肾,有补益阴血等作用。冬季可适量多吃点咸味食物,如海带、紫菜、海蜇等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妇产科 徐敏)